真石漆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一、慢干和回粘
问题现象:涂料刷涂后,漆膜超过规定时间仍未干,称为慢干。若漆膜已形成,但仍有粘指现象,称为回粘。
产生原因:
刷涂的漆膜太厚。
前遍漆尚未干透又刷涂第2遍漆。
催干剂使用不当。
基层表面不洁净或未完全干燥。
解决方法:
对轻微的慢干和回粘,可加强通风,适当提高温度。
慢干或回粘较严重的漆膜,要用强溶剂洗净,重新喷涂。
二、粉化
问题现象:涂料涂刷后漆膜变成粉状。
产生原因:
涂料树脂的耐候性差。
墙体表面处理不好。
涂刷时温度过低,导致成膜不好。
涂刷时涂料掺水太多。
解决方法:
先将粉化物清理干净。
使用性能好的封闭底漆打底。
重新喷涂耐候性好的真石漆。
三、变色和褪色
问题现象:漆膜颜色发生变化或褪色。
产生原因:
底材中湿度过高,水溶性盐结晶在墙的表面造成变色及褪色。
劣质真石漆采用的不是自然彩砂,基底材料有碱性,侵害了抗碱性弱的颜料或树脂。
气候恶劣。
涂料选材不当。
解决方法:
将出现问题的表面擦去或铲去,让水泥完全风干。
加涂一层封闭底漆。
选用好的真石漆。
四、起皮和剥落
问题现象:漆膜脱离基层表面。
产生原因:
基底材料湿度太高,表面处理不干净。
刷涂方法不正确或使用劣质底漆。
解决方法:
检查墙体是否渗漏,若有渗漏,应先解决渗漏问题。
将脱落的漆及松动物质剥除。
在有毛病的表面补上耐久性强的腻子。
再封闭底漆打底。
五、起泡
问题现象:漆膜干透后,表面出现大小不同突起的泡点,用手压有轻微弹性。
产生原因:
基层潮湿,水分蒸发引起漆膜起泡。
喷涂时,压缩空气中有水蒸气,与涂料混在一起。
底漆未干透,遇到雨水又涂刷面漆,当底漆干结时,产生气体将面漆顶起。
解决方法:
轻微的漆膜起泡,可待漆膜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整,再补面漆。
较严重的漆膜起泡,须将漆膜铲除干净,待基层干透,针对起泡原因进行处理,然后再喷涂真石漆。
六、起层(咬底)
问题现象:刷涂时底层漆未完全干透,面层的稀释剂溶胀下层底漆,使漆膜收缩和起皮。
产生原因:
漆膜一次涂得过厚。
稀释比太高。
在没有打磨的旧漆表面上直接涂刷。
解决方法:
多次涂覆,每次均涂薄薄一层。
降低稀释比。
用砂纸打磨被刷物体旧漆面。
七、起皱
问题现象:漆膜形成起伏的皱纹。
产生原因:漆膜过厚,表面收缩。
解决方法:
避免涂得太厚,刷涂应均匀。
刷涂两道漆间隔时间要足够,要保证待一层漆膜完全干透后再涂二道。
八、交叉污染
问题现象:面层在施工过程没有留意到在分格上的分布,造成外形脱轧。
解决方法:
遵守每一个施工步骤来完成,尽量避免交叉污染的破坏。
九、喷涂飞溅、浪费严重
问题现象:有些真石漆在进行喷涂时会掉砂,甚至会四处飞溅,造成材料浪费。
产生原因:
碎石级配不当,真石漆中碎石颗粒搭配不合理。
施工操作不当,如喷枪口径太大、喷枪压力选择不当等。
涂料稠度调制不当。
解决方法:
调整碎石级配,按一定级数配比,达到均匀统一。
调整施工操作,如调整喷枪口径和压力。
调整涂料稠度。
十、真石漆发花
问题现象:漆膜颜色不均匀,出现发花现象。
产生原因:
基层酸碱度的影响,酸碱度大于9,导致发花现象。
施工过程中薄厚不均匀,真石漆喷涂用量过少、漆膜太薄。
真石漆生产过程中,纤维素比例过高。
解决方法:
严格控制基层酸碱度,使用抗碱封闭底漆做封底处理。
严格执行正常施工用量,不偷工减料。
按合理比例控制作为增稠剂的纤维素含量。
十一、漆膜过软
问题现象:合格的真石漆漆膜会很硬,用指甲无法扣动。漆膜太软主要是由于选择不当或含量较低,造成漆膜成膜时的涂层不够紧密。
解决方法:生产真石漆时,要求厂家选择粘结力较高、成膜温度更低的复合溶液。
十二、色差
问题现象:同一墙面使用不同批号的涂料,导致颜色差异。
产生原因:真石漆涂层色彩完全由砂石颜色决定,每批彩砂难免有色差。
解决方法:在进材料时,选用同一批石矿加工的彩砂,减少色差。涂料储存时避免分层或表层出现浮色,喷涂前充分搅拌均匀。
综上所述,真石漆施工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涵盖了多个方面,包括基层处理、涂料选择、施工操作等。在实际施工中,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,确保真石漆的施工质量。